<noframes id="vd1z5">

      <form id="vd1z5"><th id="vd1z5"><progress id="vd1z5"></progress></th></form>

      <noframes id="vd1z5"><span id="vd1z5"><nobr id="vd1z5"></nobr></span>

      <address id="vd1z5"></address><form id="vd1z5"></form>
      返回首頁

      閬中水碼頭客棧老板(閬中古城碼頭)

      來源:www.casainternational.com.cn???時間:2023-08-10 07:00???點擊:299??編輯:jing 手機版

      1. 閬中古城碼頭

      山西平遙古城

      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時期,距今已有 2700 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云南麗江古城

      位于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始建于宋末元初,已有八九百年歷史,也是茶馬古道上最著名的城鎮之一。

      湖南鳳凰古城

      它是沈從文筆下充滿詩情畫意的故鄉,也是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口中“中國最美麗的小城”

      山西大同古城

      在古代時稱為平城,是北魏朝的國都,在遼、金時期,又是朝廷的陪都。作為多個朝代的重要城市,大同曾經城墻高筑,古跡眾多。不過由于是夯土城墻,后來大部分都已損毀。

      云南建水古城

      位于云南昆明之南,古稱臨安,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 1200 多年歷史,是滇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遼寧寧遠古城

      又名興城古城,位于遼寧省興城市老城區中心,是一座方形衛城,城墻高 8.8 米,周長 3200 米,城墻設有東南西北四門。

      湖北荊州古城

      又名江陵城,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曾是楚國的官船碼頭和渚宮,現存的古城墻大部分為明末清初建筑,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

      四川閬中古城

      位于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游,是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距今已有 2300 多年的建城歷史。

      2. 閬中古城碼頭電話號碼

      閬中古城,國家5A級旅游景區,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中國四大古城之一。

      景區內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文筆塔、石室觀摩崖造像等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建筑的風格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居住風水觀,棋盤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風格于一體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是中國古代建城選址“天人合一”完備的典型范例。天宮院風水文化景區:“以中國傳統風水理論為主題的九龍捧圣地”。天宮院風水文化景區,景區歷史悠久,始建于唐,明天順三年重建。

      因閬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學家袁天罡、李淳風晚年先后來閬定居,在此擇地觀天,著書立說,死后都埋藏于此,天宮院為紀念他倆而建。因旅游資源豐富,且是我國唯一一處以中國傳統風水理論為主題的文化旅游景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華光樓:三面江光抱城郭,宏偉“閬苑第一樓”華光樓,位于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的一座古樓建筑,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橫跨大東街南頭,位于上、下華街之間,始建于唐,清道光年間毀于火災,同治年間重建。該建筑在閬中市現存樓閣中,建造最早又最為壯觀宏偉,因此被稱作“閬苑第一樓”。東山園林:“環列嘉陵第一江山,閬中名勝薈萃之處”東山園林地處四川省閬中市城東嘉陵江對岸,為閬中名勝薈萃之處;景區占地面積200余畝,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景區內現有省級文物單位兩處(唐代大佛、北宋狀元洞)、市級文物單位一處(明代白塔)。其間林木幽深,高山飛瀑,小橋流水,絕塵俗氣,是人們游覽休憩的好去處。周子古鎮:“百年不動一磚一瓦的原生態古鎮”周子古鎮,又名周口鎮、舟口,與相如故城(今錦屏鎮)隔江相望,被譽為“嘉陵江上最后的碼頭古鎮”,先后被評為中國最美小城、四川十大風情名鎮和四川最美古鎮。周子古鎮興于唐宋年間,鼎盛于宋時,千年積淀蘊育了厚重獨特的碼頭古鎮文化,現還有不少居民常年居住在這座古鎮里。閬中錦屏山:山勢獨特險峻,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譽閬中錦屏山,古稱閬山,國家3A級風景區,位于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市城南郊。景區瀕臨嘉陵江,山勢獨特險峻,花木似錦,山峰連列如屏,世稱錦屏。經千余年裝點潤飾,錦屏更加絢麗多姿,素有“閬苑仙境”和“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升鐘湖景區:“中國西部最美漁村,川東北的璀璨明珠”升鐘湖景區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西北部,依托大型水庫升鐘水庫而建,屬于水庫型水利風景區。景區內的升鐘湖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升鐘湖。其是享譽全國的休閑天堂、體驗勝地、垂釣樂園。閬中金沙湖水利風景區:“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同依”閬中金沙湖水利風景區位于嘉陵江中上游閬中市境內,依托閬中市城區段河道而建,屬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景區面積10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45平方公里。景區內群山起伏,山巒重疊,溝壑交錯,水系縱橫,以幽、深、秀、奇著稱。閬中古城四面圍山、三方繞水,風景優美,得天獨厚。城區河道兩側均采用生態護坡護岸,沿線景點密布,人文遺跡眾多,有張飛廟、貢院、巴巴寺、華光樓、中天樓等,山水相依,風光秀麗。構溪河國家濕地公園:“天晴風卷幔,草碧水連池”構溪河國家濕地公園內森林覆蓋率達40.1%,生存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素有“川北小九寨”之美稱??臻e的時候,約上三五個好友來這里露營,在湖邊劃一葉扁舟,徜徉在青山綠水之間,欣賞兩岸的綠樹青峰,農家田園,好不愜意。張桓侯祠:“蜀中名城古閬中,草木蔥蘢張飛墓”張桓侯祠,又名漢桓侯祠、張飛廟,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古城西街,始建于三國時期,歷代屢經興廢,現存建筑為明清時期重建遺存,占地面積5000余平方米,是紀念三國時蜀漢名將張飛的祠廟。

      3. 閬中古城碼頭導游詞

      贊美長江的導游詞

      關于長江三峽的導游詞一: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為大家服務。

      我是來自重慶中國青年旅行社的導游,我姓溫,大家可以叫我小溫。

      在大家游覽重慶的期間,我會竭盡所能為大家服務,如果小溫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夠提出來,以便我的改進;做得好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給予我肯定,以增強我的信心。

      我預祝大家的這次旅途,玩得開心,吃得撐心,住得舒心。

      謝謝大家!  游客朋友們,現在,我們從朝天門出發,就開始了我們的三峽之旅。

      大家都說:“不走三峽,不算到過長江。

      不游三峽,不算了解長江。

      ”在我們的三峽之旅開始之時,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長江三峽的整體情況。

        一開始講長江三峽,就不得不說說長江。

      眾所周知,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中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我國青海,西藏,云南等11個省市,最后匯入東海,全長6300多千米,流域面積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5。

        長江自西向東流淌,在重慶境內約長683千米。

      長江流經重慶奉節時,沖破了那里的崇山峻嶺,奔騰而下,就形成了我們今天即將見到的,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首。

      它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及中間的峽谷地帶組成,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橫穿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和宜昌5個縣,全長193公里,它以“瞿塘雄,巫峽秀,西陵險”而馳名。

        杜甫的詩句“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講的就是,長江三峽的第一峽——瞿塘峽。

      瞿塘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到巫山大溪鎮,全長8千米,是三個峽中最短的,卻是最雄偉壯觀的。

        第二個峽是巫峽。

      巫峽西起巫山大寧河口,東到湖北巴東關渡口,全長45千米,以幽深秀麗著稱,固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絕唱來贊美巫峽。

        最后一個峽便是西陵峽。

      西陵峽西起湖北秭歸香溪口,東到宜昌南津關,全長70千米。

      曾經的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而著稱,但由于三峽工程蓄水的原因,這里的水勢已變得平緩,高峽出平湖,除部分景觀淹沒庫底之外,多數綺麗風光依然如舊。

        位于西陵峽內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即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我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

      三峽工程建筑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組成,壩高185米,總裝機容量1820千瓦時,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蓄水位為175米。

      三峽工程具有發電、防洪、通航三大作用。

        游客朋友們,在我們的這次三峽之旅的途中,我們會經過像白鶴梁,豐都名山,石寶寨等等,著名的名勝遺跡,接下來,我們就去云陽的張飛廟看一看。

        張飛廟又名張桓候廟,始建于三國蜀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可謂歷經滄桑,經久不衰。

      但是,由于三峽工程的蓄水,張飛廟會被淹沒水底,于是,國務院為張飛廟量身定做了搬遷的保護項目。

      從1998年開始,經過了6年的艱辛工作,終于將張飛廟從云陽的飛鳳山搬遷至現在的盤石鎮。

      張飛廟現在90%的構建都是從老廟拆遷來的材料,仍然保持著老廟的地理特征。

        張飛廟有“巴蜀一勝境,文藻一勝地”之譽。

      這個稱譽到底是怎么來的呢?大家聽我細細道來。

      張飛廟是一組完美的古建筑群,它依山取勢,坐巖臨江,層層疊起,錯落有致,廟內殿宇巍峨,古樸厚重,有“巴蜀一勝境”之譽,當之而不愧。

      文人騷客,每每游覽了張飛廟之后,都會為張飛廟之美景所觸動,于是,揮毫賦詩,留下了很多名人字畫碑刻、楹聯等在張飛廟里,所以,人們就稱張飛廟為“文藻一勝地”。

        講了關于張飛廟的這么多,我想大家已經知道,張飛廟是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建。

      蜀將張飛,剛毅勇猛,一代英雄為古今很多人所敬仰。

      很多游客朋友可能要問,為何張飛廟會建在云陽,這兒與張飛南征北戰的地方都沒有明顯的聯系?相傳,三國時期,吳蜀交戰,關羽戰敗而死,當時張飛正駐守閬中,聽聞自己的兄弟被殺害,心中怒火重重,立即召集兵馬,準備出征伐吳,為關羽報仇。

      他的部下張達、范疆知道這次出征很難勝利,可他們又害怕張飛的威武,于是,趁張飛醉酒睡著之時,將其殺害,并取下頭顱,準備投奔吳國。

      殊不知,吳蜀談和了,兩人聽說后,驚恐萬分,將張飛的頭棄之長江。

      當天,一漁夫在打漁時打撈起了張飛的頭顱,便將他的頭葬在岸邊。

      后來,當地的百姓還為其修建了寺廟,就是最早的張飛廟。

      因此,就有了張飛“身葬閬中,頭葬云陽”的奇妙傳說。

        張飛廟內的主要建筑有結義樓、正殿、旁殿、助風閣、杜鵑廳等。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結義樓”,顧名思義,它是以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而命名的。

      這是一個三層的木結構建筑,紅柱黃瓦帶藻井,典型的盔頂式建筑。

      進了結義樓,大家請看我們的右邊,我們抬頭可見臺基上:劉、關、張三人高舉酒杯,仰天長望,結義為兄弟的那一派豪情。

      這組雕像,形象生動的將當年三位英雄灑血祭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時的那份慷慨、悲壯再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不禁想感嘆三位英雄的豪爽。

      現在,請大家在看看我們的左邊,映入眼簾的是宋代書法  關于長江三峽的導游詞二: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壯麗的長江三峽,首先,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

        長江,我國最長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長河,發源于我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自治區,最后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

      長江至奉節奔騰而下,便形成了我們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

      我們現在所說的三峽就是指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他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全長193公里。

      三段峽谷各有其特色,瞿塘峽是雄偉險峻,西起奉節白帝城,東止巫山縣大溪鎮,全長8公里,是最短的;巫峽是幽深秀麗,從重慶巫山縣大寧河口至湖北巴東涫渡口,全長45公里;西陵峽是灘多險急,西起湖北巴東涫渡口,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70公里。

        說到三峽,不得不提到讓世界矚目,讓我們中國人感到驕傲自豪的三峽工程了。

      他于1994年破土動工,歷時17年,是座長達600多公里,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壩高185米,蓄水位175米的峽谷型水庫,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游客朋友們,先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大寧河小三峽即為著名的巫山小三峽。

      大寧河發源于陜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流經重山峻嶺和大小峽谷,一路容納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云崖險峰,注入巫峽西口的 浩浩長江。

      大寧河千姿百態,神秘莫測,過去長期隱匿無聲,近年由于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鳴驚人。

      有人贊頌它“不是三峽,勝似 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

      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和滴翠峽的統稱,它是大寧河風景的精華所在。

      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全長約60公里。

        龍門峽,從巫山縣逆水而上,第一個峽谷就是龍門峽,峽長約3公里,峽口猶如瞿塘峽中的“夔門”,峽口兩岸峭壁高聳入云,峰峰相對,形若一扇扇鐵門,雄奇壯觀,故有“小夔門”之稱。

      進峽后,兩岸峰巒聳立,絕壁摩天,懸崖上翠竹垂蘿,搖曳多姿。

      河東巖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稱“龍門泉”;河西絕壁上可見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這些石孔即為古棧道的遺跡。

        鐵棺峽,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了。

      這里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

      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

      鐵棺峽長約10公里,這里兩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組組天然雕塑,個個妙趣橫生。

      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巖,很像從天外遨游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猶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模樣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后腿還在山外。

      于是人們就給它們分別取名為龍進、虎出、馬歸山。

      此外在河東岸離水面四五米高的絕壁石縫中還有一具黑色的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

      據考這“鐵棺”乃是戰國時期巴人的懸棺,其并非鐵鑄,僅因其色相似而言。

      目前懸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縣東北25公里的荊州壩,那里有24具黑棺。

        滴翠峽,繼續前往就是小三峽中最長、最迷人的滴翠峽。

      滴翠峽長約20公里,峽中鐘乳石遍布,石石滴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

      峽中有座巨大的赤壁山陡立河岸,其通體赤黃生輝,小木船從其腳下經過,猶如巨人足旁的螞蟻,這就是寧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紅色崖壁上掛滿蓮花般鐘乳石的就是“紅屏翠蓮”;那直立江心的“關門巖”恰似巨扉鎖關,使船無路可行,緊逼巖前卻見大門開啟一縫,然剛擠過門縫,回頭一看大門又合了起來,真令人驚奇。

        好了,小三峽我們就游覽到此,接下來我們將前往我們的下一站——大昌古鎮,請大家做好下船的準備。

        關于長江三峽的導游詞三:  女士們,先生們:  長江三峽旅游,可以從重慶順流而下,快鏡頭地觀賞三峽奇特風光,也可以從上海、南京或武漢逆流而上,慢節奏地飽覽長江沿途美景。

      然而,從長江三峽門戶宜昌出發,暢游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是長江三峽旅游最佳起始點。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

      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游客為之傾倒。

      朋友,讓我們開始神奇壯麗的三峽之旅吧。

        西陵峽  風光綺麗的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

      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的西邊,故得名。

      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

      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灘多水急,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

      “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

      隨著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夫搏流的壯景不復見了。

      今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弘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關  這就是南津關,長江三峽的起始點,長江上游的分界線。

      這里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游渡假區。

      主要景點有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三游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閑樂園等景點。

      穿過南津關后,江面由2000多米驟然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

        燈影峽  過南津關西行約10公里,就到了燈影峽。

      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致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

      峽壁明凈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

      當這明凈的峽壁被明凈的天空映襯著時,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

      若晚間過此,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凈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

      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著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座騎,合掌緩行的唐僧。

      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

      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

      極似皮影戲(當地人叫燈影戲),故名燈影峽。

        仙人橋  船繼續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見一跨徑15米,寬僅1米有余的天然石橋,這就是仙人橋。

      這里是欣賞西陵秀色的最佳點,站在仙人橋上俯視,上下百里的西陵峽里大半盡收眼底,但見,云卷細浪,霧散輕煙,千輪萬舟,形如柳葉,使人仿佛置身天上。

      傳說有一樵夫為仙女所愛,但仙凡路隔,難結連理,仙女乃拋下裙帶化為仙人橋,引渡樵夫登臺而上。

      宋代詩人田鈞有詩云:“仙人橋上白云封,仙人橋下水洶洶,行舟過此停橈問,不見仙人空碧峰!”  黃牛峽  乘船繼續西上約10公里,翹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間見一排陡峭的石壁,絕壁下九條蜿蜒下垂的綠色山脊,宛如九龍奔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

      那橫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黃牛巖,巖下河谷便是黃牛峽。

        黃牛峽中亂市星羅棋布,犬牙交錯。

      其間,河道似九曲回腸,泡漩如沸水翻滾,水急礁險,號稱黃牛灘。

      古歌謠發出了:“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行太遲。

      三朝有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艱難,因為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所以行駛緩慢。

        感慨黃牛一名由來,貫穿著夏禹開江治水的神話故事。

      相傳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來治理洪水,同時又派遣天神下界來協助他。

      當他率民開鑿到現在的黃牛峽,天神化為神牛前來協助。

      一日,天剛麻亮,有一民婦送茶飯給治水的民夫。

      她來到江邊,猛然看到一頭巨大、雄壯的黃牛,身繞霞光,揚蹄騰越,憤怒地以角觸山,頓時天崩地裂,響聲如雷鳴。

      民女嚇的瞠目結舌,大聲呼喊起來。

      喊聲驚動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巖。

      從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間。

      傳說諸葛亮撰寫的《黃陵廟記》也有這樣的記述:熟視于大江重復石壁間,有影象現焉,鬢發須眉,冠堂宛然如彩畫者。

      前豎旗旌,右駐以黃犢;前面還有塊巖石呈黑色,吉人牽牛壯。

      “策牛者何人,爾行何日也?”這是人們對征服大自然的美麗想象,黃牛象征人民改造河山的偉大創造力。

      黃牛助禹開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黃牛廟來四時祭祀;今日,在這里投資3.9億元的國債支持項目黃牛巖生態旅游區正在抓緊建設。

        中堡島---三峽大壩壩址  船過西陵長江大橋,就到了三峽大壩壩址。

      這里原來是個長方形的小島,成為中堡島,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大壩壩址。

      中堡島是個神奇的島,歷史上不論發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這個小島。

      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島高的多的黃陵廟,卻沒能淹沒中堡島,這中“水漲島高”的奧秘,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

        崆嶺峽  船駛過三峽大壩后,再西行約10公里,便駛入了一個險峻的峽谷之中,這就是三峽中著名的崆嶺峽。

      崆嶺峽峭壁聳立,如斧削刀劈一般。

      此峽又稱空冷峽,全長約2.5公里。

      據《輿經紀勝》描述,它:絕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難,務空其(船),然后得過。

      兩岸絕壁之間,夾一天下聞名的險灘---崆嶺灘。

      這里水流湍急,大小礁石密布水中。

      因而有所謂: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的民謠流傳千年。

      峽中原有一塊突出水面的礁石,上刻三個打字“對我來”。

      航船經過這里,必須直沖著這塊礁石駛去,便可借著流水的回沖力,安全地擦石而過;如果想要躲開它,反而會被它撞沉。

      1900年,有一艘外國輪船開進峽江,船長不知其中奧妙,又不聽峽江水手告誡,結果被礁石撞沉。

      解放后,經過多次航道整治,炸掉了這塊礁石。

      葛洲壩建成后,水位抬高,險灘也不復存在。

      航船到這里安然無虞,只是少了一處夠刺激的景觀。

        牛肝馬肺峽  出崆嶺峽,行不多時,便進入了牛肝馬肺峽。

      全長4.5公里。

      在九畹溪入長江處,對岸(北岸)懸崖峭壁上,有幾片重疊下垂黃褐色的巖石,形如牛肝,在它旁邊還有一塊肺狀巖石,叫做馬肺,因而這段峽谷就叫牛肝馬肺峽。

      其實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鈣沉淀而形成的鐘乳石。

        大家看,牛肝石還保持原樣,而馬肺下半部殘缺不全,這是清光緒26年侵入西陵峽的英帝國主義軍艦炮轟兩岸巖石,打掉了馬肺的下半部,同時也留下了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大好河山的罪行。

      郭沫若詩留下:兵書寶劍存形似,馬肺牛肝說寇狂的詩譴責這個罪行。

        兵書寶劍峽  船過新灘,便到了兵書寶劍峽。

      在峽谷北岸陡崖石縫中,看去好似放著一個象書卷的東西,傳說是諸葛亮的“兵書”兵書石的下面突起一根上粗下尖,豎直查向江中,酷似下面浮雕的一柄寶劍的石頭。

        經過考古學家實地考證,所謂兵書乃是半山腰古代懸棺葬的遺物。

      寶劍石是絕壁上突出的巖塊,是石灰巖沿著垂直發育的節理崩塌跨落而形成的。

        此段峽谷還有兩段傳說:其一說諸葛亮將他一生的用兵經驗寫了一本書,有一次他得了重病,環顧周圍的人都不配授予,又怕后人生吞活剝,照本指揮作戰,死守老本,便選了險要之地把這部書放在難于攀登的峭壁上,讓后世有才智的人去取。

      另一說是秦末張良的兵書。

        香溪名人故里  船行出西陵峽不久就到了香溪寬谷。

      在這綠水悠悠的香溪之濱,歷史上曾出現過兩位著名人物:一位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一位是漢代的王昭君。

      傳說有一天,昭君在溪邊洗臉,無意中把頸上項鏈的珍珠散落溪中,從此溪水清澈,水中含香,故名香溪。

      香溪河似一條流香溢美的彩帶,她架起了通向充滿神奇的神農架原始森林的橋梁。

      三峽工程蓄水后,游船可從長江直到昭君村,中途也可達到屈原故里---樂平里。

      關于三峽的導游詞

      各位游客,歡迎你們來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格迥異。

      春東之時,潭水碧綠,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江流洶涌;秋景凄寒,猿鳥哀轉。

      走進三峽人家,品嘗金黃蜜橘;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氣勢。

      多情的三峽風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常游此地

      長江三峽的導游詞.......100左右啊

      各位旅客朋友們,你們好!我是007號導游XXX,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是中國第一大水利樞紐--三峽水利樞紐.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的總稱,從自然上說三峽是美麗長江的標志性河段,從人文上說三峽是長江文明的華彩樂章。

      因為有了三峽,長江變得更加雄偉,風光變得格外秀麗。

      三峽因長江而存在,長江以三峽而驕傲.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旅客朋友們可以隨意拍照留念,3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有些羅嗦,你可以自己刪減一部分哦.) 長江三峽旅游,可以從重慶順流而下,快鏡頭地觀賞三峽奇特風光,也可以從上海、南京或武漢逆流而上,慢節奏地飽覽長江沿途美景。

      然而,從長江三峽門戶宜昌出發,暢游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是長江三峽旅游最佳起始點。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

      它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中的瑰寶,古往今來,閃耀著迷人的光彩,無數中外游客為之傾倒。

      朋友,讓我們開始神奇壯麗的三峽之旅吧!...

      跪求一篇長江三峽的導游詞,幾十字就可以了 只要幾十字

      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導游詞女士們,先生們:   長江三峽旅游,可以從重慶順流而下,快鏡頭地觀賞三峽奇特風光,也可以從上海、南京或武漢逆流而上,慢節奏地飽覽長江沿途美景。

        長江三峽東起湖北宜昌南津關,西至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全長193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被譽為山水畫廊,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榮登“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榜首,199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朋友,從長江三峽門戶宜昌出發,暢游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是長江三峽旅游最佳起始點。

      三峽的起始點,長江上游的分界線。

      這里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游渡假區。

      主要景點有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三游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閑樂園等景點。

      穿過南津關后,江面由2000多米驟然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

      過南津關西行約10公里,就到了燈影峽。

      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致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

      峽壁明凈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

      若晚間過此,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凈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

      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著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座騎,合掌緩行的唐僧。

      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

      極似皮影戲(當地人叫燈影戲),故名燈影峽。

      船繼續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見一跨徑15米,寬僅1米有余的天然石橋,這就是仙人橋。

      這里是欣賞西陵秀色的最佳點,站在仙人橋上俯視,上下百里的西陵峽里大半盡收眼底,但見,云卷細浪,霧散輕煙,千輪萬舟,形如柳葉,使人仿佛置身天上。

      傳說有一樵夫為仙女所愛,但仙凡路隔,難結連理,仙女乃拋下裙帶化為仙人橋,引渡樵夫登臺而上。

      宋代詩人田鈞有詩云:“仙人橋上白云封,仙人橋下水洶洶,行舟過此停橈問,不見仙人空碧峰

      ”  乘船繼續西上約10公里,翹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間見一排陡峭的石壁,絕壁下九條蜿蜒下垂的綠色山脊,宛如九龍奔江,氣勢十分雄偉壯觀。

      那橫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黃牛巖,巖下河谷便是黃牛峽。

      黃牛峽中亂市星羅棋布,犬牙交錯。

      其間,河道似九曲回腸,泡漩如沸水翻滾,水急礁險,號稱黃牛灘。

      古歌謠發出了:“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行太遲。

      三朝有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艱難,因為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時刻小心,所以行駛緩慢。

      我們眼前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就是巫峽,其又稱大峽,西起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縣官渡河口,全長40公里,以幽深秀麗著稱.巫峽兩岸青山如帶,溝壑縱橫,群峰競秀。

      “萬峰磅礴一江通,鎖鑰荊襄氣勢雄,田野縱橫千嶂里,人煙錯雜半山中”是其真實的寫照。

      這是聞名的大寧河,古稱巫水,發源于川,鄂,陜交界的大巴山南麓,在巫峽的西口巫山縣城附近注入長江,全長近300公里,是三峽中的第一支流。

      大寧河小三峽從巫山至大昌,長約60公里,由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組成。

      這一段峽谷比長江三峽更為狹窄陡峭,石怪,水清,灘多,山清水秀加上纖夫號子成了大寧河的獨特風光。

      位于巫峽大寧河口上的是巫山古城,古城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巫山稱巫縣,隋朝始用今名。

      據說在遠古堯舜時,有一御醫巫死于此,因而得名巫.又有一說法:巫山對岸南陵山形如巫字而得名。

      當汛期來臨時立于古城碼頭上觀看大寧河河水洶涌澎湃,場面十分壯觀.現在我們來到瞿塘峽,此又稱夔峽,西起奉節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以“雄”著稱。

      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名“夔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左邊的名為赤甲山,右邊的名為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

      奉節位于瞿塘峽西口的長江北岸,素有“全蜀咽喉”之稱,在近1000多年來的歷史中,一直是川東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是渝東、陜南、鄂西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這里最早是巴、庸兩國的領地,并曾建立過夔子國,周朝時建立魚復縣,因“鰉魚至此而復洞庭”而得名,是我國最早建立縣邑的城鎮之一,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瞿塘峽口北岸在一片綠蔭中隱約閃現著飛檐樓閣,這就是三峽名勝白帝城。

      據說白帝城系公孫述為拒東漢光武帝劉秀軍而筑。

      白帝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是觀賞瞿塘峽的最佳地方。

      粉壁墻即夔門處長江南岸白鹽山陡岸上的題刻石壁,因石壁略呈斑白色和宋代摩巖時刷過灰粉而得名。

      船過峽口,首先看到的是“夔門”、“瞿塘”兩組大字。

      粉壁墻題刻滿壁,廣數百步,高數十米,自宋代起多有記錄。

      書法兼有篆、隸、楷、行,刻藝亦精。

      白帝城下游約2公里處,在江北岸黃褐色石壁上,有幾條斷巖裂縫,巖縫高處,有物酷似風箱,傳說那是魯班的風箱,所以人們便稱這段峽谷為風箱峽。

      乘船旅行,轉眼而過,很難辨認“風箱”,但“風箱峽”三個大字倒是顯而易見的。

      看“風箱”最佳處是在峽中棧道上。

        位于白帝城下北岸的絕壁上是夔巫古棧道,一直通向巫山清蓮溪,全長65公里,為清代光緒十四年(1888年)夔州知府汪鑒等人集資,在前人的基礎之上歷史3年開鑿完成的峽路。

      在白鹽山的絕壁上是孟良梯,乃自下而上呈“之”字形排列的正方形石孔,孔寬八寸、深一尺,孔距三尺,一直到山腰。

      傳說是宋朝的孟良思念老令公楊繼業,欲將葬于望鄉臺的老令公尸骨盜運回鄉,半夜駕小舟入峽,鑿孔攀援而上的遺跡。

      我們的旅程馬上要結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

      臨別之際沒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個字吧。

      首先第一個字是緣,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今天的共處,算算也有千年的緣分了

      接下來這個字是原諒的原,在這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里說聲對不起了

      再一個自就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圓滿的結束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說聲謝謝了

      最后一個字還是源字,財源的源,祝大家的財源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也祝大家工作好,身體好,今天好,明天好,現在好,將來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給點掌聲好不好

      在此,祝大家有一段美好回憶!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長江三峽,地靈人杰。

      這里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里,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游等詩圣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杰馳騁用武之地;這里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里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求一篇三峽的導游詞

      介紹三峽的導游詞【篇一:長江三峽的導游詞整理】重慶長江三峽兩位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講解的景點是長江三峽,老師,我可以開始了嗎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來自重慶中國青年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姓羅,大家可以叫我小羅,非常榮幸今天可以陪伴各位游覽壯麗的長江三峽

      1、長江情況介紹首先,我為大家先介紹一下長江三峽的基本概況。

      說到長江三峽,我們就不得不提長江。

      長江發源于我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全長6300km,它不僅是我國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孫河,長江流經了我國的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市、自治區,最后匯入東海。

      長江流域面積為180萬平方公里,將近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5。

      習慣上,人們依據長江干流的地理環境及水文特征劃分為三段。

      其中上游是源頭到湖北省宜昌市,中游是從湖北省宜昌市到江西湖口,江西湖口到長江入??诰褪窍掠?。

      2、長江三峽介紹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全長193km。

      長江三峽自西向東分別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每一個峽谷都有自己的特色,瞿塘峽以“雄”著稱,巫峽以“秀”為特色,曾經的西陵峽則以3唐堯時有一御醫巫咸深得堯心,生前封于此山,死后葬于山中,故以巫為地名。

      此峽因在重巒疊嶂的巫山懷抱之中,故稱巫峽。

      巫峽谷深峽長,日照時短,峽中

      三峽的導游詞

      西陵峽 風光綺麗的西陵峽,西起秭歸縣香溪河口,東至宜昌市南津關,全長76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

      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稱)的西邊,故得名。

      西陵峽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

      西陵峽中有三灘(泄灘、青灘、崆嶺灘)、四峽(燈影峽、黃牛峽、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灘多水急,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

      “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

      隨著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夫搏流的壯景不復見了。

      今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弘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關 這就是南津關,長江三峽的起始點,長江上游的分界線。

      這里有著名的西陵峽口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旅游渡假區。

      主要景點有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三游洞、下牢溪、龍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閑樂園等景點。

      穿過南津關后,江面由2000多米驟然左右變窄到300米,展現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斕、氣象萬千的壯麗畫卷。

      燈影峽 過南津關西行約10公里,就到了燈影峽。

      燈影峽又名明月峽,峽雖不長,但景致不凡,可謂“無峰非峭壁,有水盡飛泉”。

      峽壁明凈可人,純無雜色,如天工細心打磨而出。

      當這明凈的峽壁被明凈的天空映襯著時,酷似一幅水墨國畫,崖壁映入江水中,靜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麗之趣。

      若晚間過此,月懸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種“凈界”,難以言喻,所謂“明月峽”,由此得名。

      燈影峽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馬牙山上有四塊奇石,酷似《西游記》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高興歸來的生動形象:手搭涼蓬、前行探路的孫悟空;捧著肚皮、一步三晃的豬八戒;肩落重擔、緊步相隨的沙和尚;安然座騎,合掌緩行的唐僧。

      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

      每當夕霞晚照,從峽中遠望。

      極似皮影戲(當地人叫燈影戲),故名燈影峽。

      你簡寫就可以啦~

      長江三峽導游詞

      千島湖大,不知道提問的這位仁兄要千島湖的概況呢各個景點的介紹。

      下介紹是關于整個千島湖的,供參考。

        千島湖風景區地處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內,是1959年為建設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的新安江水電站而形成的人工湖,現已發展成以觀光游覽、水上運動、休閑度假、會展產業為主要功能的國家級湖泊型風景區。

      整個湖區面積573平方公里,蓄水量178.4億立方米;因湖內擁有姿態各異的大小島嶼1078個,故名千島湖。

      千島湖距杭州150公里,距黃山150公里,是鑲嵌在杭州--千島湖--黃山名城、名水、名山這條黃金旅游線上的一顆燦爛明珠。

      它與西湖、黃山、太湖、金華雙龍洞、武夷山等國家級風景區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旅游網絡,從上海、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區進入千島湖都很方便。

        新安江水庫建成后,經過40多年來的封山育林和涵養水土,造就了今日千島湖境內森林繁茂、空氣清新、湖水透澈的秀美山水風光。

      千島湖平均水深34米,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僅0.007千克,能見度達9米以上,屬國家一級水體,不經任何處理即可直接飲用,因而被原新華社社長穆青贊譽為“天下第一秀水”,近年來享譽國內外的農夫山泉就產自這里;千島湖是一個綠色的湖,森林覆蓋率93%,綠視率幾乎100%。

      綠色的島,綠色的樹,綠色的湖,騁目所及,都是晶瑩剔透的是綠;千島湖是一個豐饒的湖,湖中擁有87種淡水魚種,年鮮魚起捕量近4000余噸,是全國四大淡水魚基地之一,其中“淳牌”有機魚是國內第一個榮獲有機魚稱號的品牌魚而享譽中外。

        千島湖碧波萬頃,風光旖旎,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景區內島嶼星羅棋布,姿態各異,聚散有致,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湖面開闊處煙波浩渺,有如太湖之際浩瀚;湖灣幽深處宛若迷宮,曲折深遂,變幻莫測,景色絢麗多彩。

      目前已開發有屏峰景區、龍山景區、梅峰景區、動物野趣景區、羨山景區和石林景區六大景區13處景點。

      此外,千島湖的外圍還有著諸多的風景區塊,有華東第一石林--千島湖石林,森林氧吧、有被稱為浙西小黃山、江南北大荒的千畝田,有華東最大的瀑布群--上西村瀑布群,以及白馬盆地、磨心尖原始森林、全樸溪等。

        經過二十多年的打造,千島湖品牌內容日趨豐富,品牌輻射力不斷增強,已成為杭州旅游的主打品牌、浙江旅游的主導品牌、全國旅游的著名品牌。

      1982年千島湖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2年被國家旅游局列入杭州--千島湖--黃山名山名水之旅國家黃金旅游線;1997年被評為浙江十佳美景榜首,同年又躋身全國森林公園十大標兵行列;2001年被評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區、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02年被評為全國保護旅游消費者權益示范景區和浙江青年文明號示范景區。

      2003被評為浙江省最具吸引力的景區之一,浙江省游客最喜愛的休閑度假勝地。

        千島湖鎮還是國家級衛生縣城、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全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范點和浙江省文明縣城,2004年又榮獲國際花園城市桂冠,被游客譽為全國最美、最整潔、最安全的城鎮之一,千島湖秀水節、千島湖有機魚頭、旅游景觀房產更使千島湖聲名遠播。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千島湖旅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五星級酒店--開元度假村、四星級水上流動賓館--萬邦豪華游輪、直升飛機、水上休閑樂園、高爾夫球場、水下潛艇等旅游休閑接待設施紛紛落戶千島湖;小金山七彩迷宮、水下古城探秘、界首百灣迷宮等景點正在開發建設中。

      這一切都為千島湖旅游注入了新的元素,千島湖旅游正朝著休閑度假勝地,養生居住天堂,中國水業基地,江南山水名城的方向發展。

      4. 閬中古城碼頭前世今生

      恩陽古鎮歷史悠久。古鎮恩陽,最早建制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據《巴中縣志》記載,南北朝梁武帝(蕭衍)普通六年(525)在此設“義陽郡”,同置“義陽縣”,實行郡縣同治,建制迄今已1490余年。隋高祖楊堅開皇十八年(598)改義陽縣為恩陽縣,歷史上設置郡縣時間達860余年。它銜接米倉古道,對接陜渝物流,是當時川東北重要的水碼頭和物資集散中心,素有“小武漢”和“小上?!泵婪Q。

      恩陽古鎮保存完好。古鎮核心面積達0.5平方公里,18條古街巷589幢古建筑,成片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時代古建筑群,堪稱川東北民間建筑木雕藝術精品。先后被評為四川省十大古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四川文創集市等稱號。

      5. 閬中古城碼頭在哪里

      白塔 白塔可以俯瞰整個閬中古城還有嘉陵江,只要山上的天氣夠好,這是非常棒的觀景高地??梢郧逦谋嬲J出古鎮中的中天樓等建筑。

      中天樓,中天樓夜晚的燈是顏色多變的。路邊兩側店面的霓虹招牌也是非常的有夜景的氛圍。這里還經常掛著紅色的燈籠,看起來也非常的喜慶。

      最后一個就是華光樓碼頭,碼頭可以購買游船的票前往對岸,在碼頭觀景可以看到江對岸的白塔山以及山上的白塔,還能看到南津關古鎮等等。坐游輪在夜晚游江看景也是很巴適

      6. 閬中古城碼頭游輪

      今天去了閬中古城,感覺真的很不錯!古城內有許多古建筑和文化遺址,讓人感受到了濃厚的歷史氛圍。尤其是在城墻上走一圈,俯瞰整個古城,景色非常壯觀。還有許多美食和特產,讓人大飽口福??傊?,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旅行,推薦大家也來體驗一下!

      7. 閬中古城碼頭到景屏山坐船多少錢

      1、漢桓侯祠 它也叫張飛廟,在明代是稱之為雄威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國文化旅游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2、唐代佛塔 這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城北玉臺山半腰,現滕王閣景區內,唐滕王元嬰鎮守閬中時 閬中滕王閣唐代佛塔所建。

      3、五龍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閬中河樓鄉白虎村五龍山麓。筑造型優美,大式作法,與山西五龍廟型制相似。

      4、清代四川貢院 這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清代的考棚,它由城內學道街、清嘉靖年間重建、原由山門、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組成。是全國僅存的兩處考棚之一。

      5、巴巴寺 又叫“久照亭”,這是伊斯蘭教嘎德耶教門穆斯林的圣地,在閬中市城區東北郊蟠龍山南麓。巴巴,在阿拉伯語中是“祖先”的意思。每年陜、甘、寧夏等地穆斯林群眾都抬羊前來朝圣。

      8. 閬中古城碼頭簡介

      閬中的這座“嘉陵江五橋”,真名叫“南津關浮橋”,長近300米,由幾十只浮船為橋墩,鐵索連接,上面再鋪木板作為橋面。

      浮橋”古代稱為“船橋”,在沒有鋼筋混凝土的年代,浮橋是最常見的橋梁。四川閬中的南津浮橋距今已有近800多年的歷史,宋曾伯的《登閬州錦屏》對其的描述為:“橋梁橫古渡,煙輕晚市收”。閬中的南津浮橋一直沿用到上世紀的20年代,后因歷史原因被損毀。

      隨著閬中嘉陵江一橋、二橋、四橋的通車,人們不再需要浮橋了。如今的南津關浮橋只是臨時搭建,在每年春節這一段時間使用,春節過后又會被拆除。主要是方便游客往返于南津關古鎮和閬中古城,已經成為了閬中嘉陵江上的網紅景點。

      9. 閬中古城碼頭開放時間

      四川南充閬中市自駕游,推薦閬中市十大景點為:盤龍山森林公園、中華傳統文化博覽城、四川構溪河濕地公園、錦屏山、鰲山圣境仙道文化旅游景區、白塔山公園、滕王閣公園、閬中熊貓樂園、天宮院風水文化景區、閬中古城等。

      閬中,古稱保寧,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四川盆地北緣,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圍四面,水繞三方。東靠巴中市、儀隴縣,南連南部縣,西鄰劍閣縣,北接蒼溪縣。

      10. 閬中古城碼頭位置研究

      1. 龍門古鎮

      龍門鎮是“鯉魚躍龍門”傳說的源頭。

      宋代建鎮,曾經是南充縣政府駐地。龍門自古繁華,歷史上還以殿宇名勝著稱,據說以前與閬中古城齊名,上世紀80年代曾經輝煌一時。

      根據規劃,龍門古鎮將被打造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重點打造和修復18條傳統古街,按照清末民初的古建筑風格恢復部分宮廟建筑,將月亮島和太陽島打造成運動、娛樂、休閑于一體的 “世外桃源”。

      2. 周子古鎮

      周子古鎮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是保存完好的全國唯一坡形古鎮。

      被譽為嘉陵江最后的碼頭古鎮,是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區最核心的景區之一,也是“四川十大風情古鎮”、“四川最美古鎮”和中國最美小城50佳之一。

      3. 青居古鎮

      千年古鎮,世界奇觀曲流,曾是西魏清居郡、清居縣的治所,淳佑九年(1249年)余王介徙順慶府治及南充縣治于青居城,,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集鎮興起,從古郡縣名。忽必烈于中統元年(宋景定元年,1260年)建征南都元帥府于青居,把蒙軍進攻南宋的軍事總指揮部搬到了青居城。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政府才將順慶府治及南充縣治徙還舊治。

      4. 馬鞍古鎮

      馬鞍鎮建于清康熙年間,因建于一形似馬鞍的山下得名。

      古街依山南北而建,全長約650米。街道南端現存有關帝廟,中間修筑有龍母宮、廣圣宮、文昌宮、禹王宮、萬壽宮等古建筑群(系原湖南、江西、廣東等地的客家會館)。

      馬鞍鎮琳瑯山下的琳瑯村也是朱德同志的故鄉。以朱德故居、朱德誕生地

      5.老觀古鎮

      老觀鎮位于閬中東北部,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設郡縣長達732年,一直是閬中東北部商貿中心,素有“貢米之鄉”“燈戲窩子”的美譽。

      燈戲是老觀民俗文化的精髓,老觀燈戲訖今已有700多年歷史,享有中國燈戲在川北,川北燈戲在老觀之美譽,2010年被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6. 大橋古鎮

      位于南部縣西北部,距國道212線10公里,省道建鹽路4公里,距縣城51公里,位于著名升鐘湖旅游線上。公元前206年曾置新井縣,三國時期是閬中至成都古驛道上的重鎮、宋“陳氏三狀元”故里,至今仍保留大量文物古跡和遺址,曾是有名的鹽鹵中心。

      大革命時期是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解放后一直是大橋片區十萬人民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

      7.黃渡古鎮

      黃渡鎮地處儀隴河、消水河、流江河三河交匯之地。據《營山縣志》記載:南朝梁太清元年(公元547年),黃渡景陽山麓置景陽郡和宕渠縣,郡縣同治。

      景陽郡轄宕渠、綏安(今三元鄉)縣,迄今1400多年。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撤景陽郡,保留宕渠縣。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又設黃渡場、黃渡河隘。

      8.太平古鎮

      自明朝建場以來,太平歷經300年建設,至上世紀初已具規模。退休干部、原太平鎮文化站站長胥克均,是土生土長的太平人。

      他告訴記者,老場鎮布局緊湊,小巧玲瓏,東有太平亭,西有文廟,中有戲樓。南北街長100余米,東西街長約60米。

      即使歷經朝代變遷,南北街依舊,東西街左邊街房未變,就連民國時期鄉公所駐地依然存在。太平是民主革命家鮮英的故里。

      9.雙桂古鎮 太和白鷺

      嘉陵區雙桂古鎮濃縮了上千年的滄桑歷史,有省級文物田壩會館,巴人洞、川北西區地下黨支部舊址。

      當你走在田壩會館古樸的青石路上,品味著古老的歲月印記,而田野鄉間不時傳來鶯歌燕語,會讓你徹底得到放松。

      嘉陵區太和鄉趙家溝村,3萬余只白鷺常年棲息在西河沿岸,該景區灌木叢生、風光秀美、景色宜人。

      游客從雙桂到太和,會體驗到不一般的感覺,西河波光粼粼,白鷺擊水,浪珠四濺,讓人如癡如醉。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jiZZjiZZ日,国产 视频 日韩 视频,一级毛片在线看免费视频网站,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